【“笃研”读书会】“笃研”读书会第六十期活动顺利举行

日期:2023-10-23 作者: 点击:[

2023年10月21日下午,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六十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水帘洞导航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历史文化学院的三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阅读材料分别是:《国际政治中的经验理性:本土实践与互动经验》(于阳,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7期,第127-155页)、《国际组织与地区治理:欧亚“多重一体化”现象研究》(王志,《国际论坛》,2023年第3期,第114-135页)。

读书会伊始,主持人王子寒对本次读书会的主题及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国际政治中的经验理性:本土实践与互动经验》一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东亚互动为何会出现与地区物质权力分布并不相符的东盟中心现象?东盟为何能对大国产生行为引导作用?既有理论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关系理性的维度进行解释,作者认为国际政治中的理论理性关注普遍性要素并归纳普遍规律,但在解释具有情境特征的本土实践时存在局限。因此,作者引入了互动经验作为解释要素,提出经验理性的分析框架,尝试补充理论理性的解释。经验理性的基本逻辑是,在某一互动情境中形成的互动经验将影响行为体在该情境内的下一次互动。它的具体机制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前期互动生成经验,表现为对互动对象角色身份认识的形成和互动技巧的习得;二是通过对经验进行默示的重复或者具象化,将经验嵌入实践背景;三是嵌入背景的经验影响行为体做出适应性行为,由此产生的互动结果将巩固或更新互动经验。作者选取中国与东盟载南海问题上的互动以及亚太大国与东盟围绕APEC的互动两个案例,运用经验理性对由中小国家组成的东盟为何能够引导大国做出了解释。

在《国际组织与地区治理:欧亚“多重一体化”现象研究》一文中,作者从地区内外大国关系、地区规范两个维度入手,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出相互增强型、合作型、冲突型和区隔型四种治理模式,分析其导致碎片化和一体化的治理效果。如果地区内外大国是合作或者朋友身份,彼此秉承的地区规范相容,有助于合作型或相互增强型地区治理出现,推进地区一体化;如果地区内外大国是冲突或者敌对身份,彼此秉承的地区规范不相容,将塑造冲突型或区隔型地区治理,导致地区碎片化。欧亚地区“多重一体化”现象明显,地区组织存在议题和成员重叠,更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在东欧和南高加索,由于俄罗斯和欧洲关系恶化,从冲突向敌对身份演变,彼此秉承的地区规范不相容,形成冲突型地区治理,并逐渐演进为区隔型地区治理;在中亚,中俄从合作向朋友身份演化,彼此秉承的地区规范相容,形成合作型乃至相互增强型地区治理,一体化效应明显。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所读文献和研讨主题就各自的收获、困惑和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即如何发现研究问题,并进行突破性理论创新甚至是原创性理论创新;二是理论框架的构建,即如何进行概念界定、类型化及构建因果机制;三是常识学理化的意义,即将生活中的常识理论化是否具有价值。

最后,曾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首先,曾老师鼓励同学们做关于欧亚地区的学理性研究,立志成为能同时撰写解释型文章、时事评论型文章和政策咨询报告的多面手。其次,曾老师强调模仿是文章写作的主要路径,同学们可以仔细研读并模仿《世界经济政治》《外交评论》《当代亚太》《国际政治科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国际政治主流期刊的优秀文章;同时,在目前的阶段要加强问题意识,寻找国际关系中的反常现象进行研究。再次,在学术研究中要努力进行创新,其中概念创新是学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最后,曾老师勉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看多想多写,取长补己,自强不息。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撰稿:王子寒

审定:张峻溯